

“卢沟桥!卢沟桥!国家存亡在此桥!”永远无法忘记,81年前的7月7日,日军炮轰卢沟桥。自此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大半个中国山河破碎。这些数字,我们不能忘记——
整个抗日战争期间,中国军民伤亡3587.9万余人。大半个中国被日军践踏,930余座城市先后被占。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。
日本侵华战争期间,公然违反国际法,大肆对中国军民使用化学武器,地域遍及18个省,有准确记载的战例就达2000多次,造成数以万计的军民伤亡。
日本对中国的侵略,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,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。
“七七事变”后的第二天,中共中央发出通电:“全中国的同胞们!平津危急!华北危急!中华民族危急!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,才是我们的出路!”一寸山河一寸血,无数中华儿女不顾生死,为保卫河山浴血奋战,这些人,我们不敢忘记——
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,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,仍用草根、树皮和棉絮果腹,孤身一人与日寇周旋,直至最后英勇牺牲。
狼牙山五壮士,面对敌人步步紧逼英勇阻击,毁掉枪支,纵身跳崖。为了中华民族的出路,他们无所畏惧、宁死不屈。
一代名将张自忠,在宜枣会战中身中数枪,仍卧地浴血督战,在49岁的年纪,壮烈殉国。留下如此豪言壮语:“国家到了如此地步,除我等为其死,毫无其他办法。”
有的人早已远去,有的人渐入风烛残年。当年浴血沙场的战士,如今在世的已不足万人。“我们不怕死亡,我们怕被遗忘”。他们是战斗者,也是见证者。致敬他们,便是尊重历史。
替换高清大图
75年前,杨舒作为一名坦克兵,参加了缅北瓦鲁斑之役,在坦克上的炮弹、子弹用尽后,与步兵一起继续参战,在密林中击毙了两名日本侵略者。2018年7月3日,杨舒离世,享年97岁。
76年前,张积善从西充应征入伍,在一次运输弹药途中,他遭日机轰炸,右手臂被一块弹片击中,血流不止,手指终身残疾。他常说国难当头,匹夫有责。2017年4月24日,张积善逝世,享年93岁。
替换高清大图
78年前,面对日寇野蛮入侵,陈廷儒毅然参加新四军游击队,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,亲人因受牵连被敌人残忍杀害。他是2015年胜利日大阅兵上,最年长的老兵。2017年4月27日,陈廷儒去世,享年104岁。
80年前,日军占领了牟平城,即使兵力悬殊,张玉华和战士们坚持顽强抵抗,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。在抗战中,张玉华三次身负重伤。手被打穿,子弹穿过左腿,腹部一直残留着弹片。2017年9月10日,张玉华去世,享年101岁。
替换高清大图
当战场的硝烟散尽,当遭受的苦难成为追忆,当最后一批亲历者和见证者渐渐远去,除了缅怀,我们还能做些什么?
“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。”历史,传承着精神和气魄。
他们百折不挠、视死如归。“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,应与桥共存亡,不得后退。”
他们不畏艰险、奋力担当。“十万青年十万军,一寸山河一寸血。”
他们军民团结、万众一心。“最后一块布,做军装;最后一口饭,做军粮。”
我们铭记一切英雄、英烈,弘扬他们的精神,捍卫他们的事迹,坚守他们的信仰。
2018年5月1日,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生效。昨天你用生命捍卫我们,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。
历史,是最好的清醒剂,也是最好的教科书。
抗战14年,中国人民用巨大牺牲换回正义。如今硝烟散去,但历史的伤痕还在,历史的教训还在!
事实,不容否认;英雄,不容玷污。任何人想要否认侵略历史,中国人民绝不答应!
因为珍爱和平,所以缅怀过去;因为从未忘记,所以砺剑护国。如今的中华民族,不为任何风险所惧,不为任何干扰所惑,图强复兴!
“落后就要挨打、发展才能自强。”历史,启示道路和方向。81年前,卢沟桥上殊死抗战,宛平城内炮声隆隆;
替换高清大图
如今,宛平城区高楼林立,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。
81年前,中国山河破碎、满目疮痍;
如今,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山河壮丽,国泰民安。
从沉沦到奋起,由苦难而辉煌。从历史的坐标出发,我们的奋斗更有底气,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。
铭记历史,吾辈自强,今日,每日!
▌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等